爱体育- 爱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江苏南京——金陵娃娃爱乒乓
2025-08-27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
乒乓球被誉为“国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厚的群众基础。体育要从娃娃抓起,乒乓球也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南京市体育系统主动融入对接《南京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战略规划(2023—2025年)》,依托“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相关要求,通过场地设施建设、赛事活动开展、乒乓文化传播,助力儿童友好体育社区建设,乒乓球逐渐从“父辈的运动”“电视里的运动”成为“孩子们身边的运动”,进一步丰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加速了乒乓球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推广,让更多孩子参与乒乓球、爱上乒乓球、受益乒乓球。
兴隆街道奥体社区的名字源自南京奥体中心,作为承办过南京青奥会、中超联赛的知名场馆,浓郁的体育氛围也为奥体社区注入鲜明的“体育基因”。
“奥体社区所辖6个居民小区现有居民4104户,人口12000余人,其中未成年人1542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1%,14岁以下儿童894人。”奥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闵瑞介绍,为积极响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号召,结合自身体育资源和优势,围绕优化儿童公共服务、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等方面,社区汇聚多方合力,构建儿童视角的体育生活圈,弘扬奥运精神,全力打造具有奥体社区特色、时代温度的儿童友好社区。
何为“儿童视角”的体育生活圈?记者在奥体社区看到,冠军之路、奥运编年路都是在较矮的墙边设置,符合孩子们身高一米多的视角。“你有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吗?”记者在社区里问一位拿着乒乓球拍的孩子,“樊振东啊!”“为什么?”“墙上就写着他的名字啊!”孩子笑着说。
奥体社区乒乓球室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记者采访时,恰好遇到南京市体育局联合建邺区文旅局开展的“服务群众、你点我送”体育健身走进社区活动,来自南京奥体中心的专业乒乓球教练和社区亲子乒乓球爱好者进行互动,“乒乒乓乓”的清脆撞击声响彻球馆。
周小燕是奥体社区居民,在社区微信群看到活动后带着9岁的儿子张书阳来到现场。周小燕表示,儿子从小好动,在学校也是足球队队员。但足球项目组织起来太难,乒乓球是个人项目,她和孩子爸爸又都是乒乓球爱好者。最近一段时间请了一位专业乒乓球教练对孩子进行一对一指导,几个月下来,小家伙不但爱上了乒乓球,还在球场上战胜了妈妈,信心越来越足。
王洪是本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南京奥体中心乒乓球教练。她表示,平日奥体中心乒乓球馆也开展类似进校园的活动,这次进社区以亲子互动为主,通过“大手拉小手”培育良好体育家风,让全家人都动起来。王洪介绍,南京奥体中心乒乓球馆同时承担着区体校的责任,进入学校、深入社区,对于选拔乒乓球苗子大有益处。
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广泛征集居民兴趣点,“乒乓球体验”成为热门选项,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和街道、社区迅速精心策划,将群众“点单”的优质服务精准“配送”到家门口。尤其是希望进一步擦亮奥体社区青少年体育品牌,更好地在青少年群体推广乒乓球项目。
颂德里社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这里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区、老城区。但在该社区三牌楼大街201号,却有一个上下两层、面积超200平方米的“乒乓球文化馆”。
文化馆一楼是运动区,有两张全新的乒乓球台,不大的空间正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周围站满了助威的群众,其中不少都是孩子。二楼则是文化展示空间,介绍了乒乓球项目的发展历史和颂德里社区乒乓球发展历程。
颂德里社区书记刘雪梅介绍,社区群众主要是铁路系统退休职工,不少都是乒乓球爱好者,其中不乏优秀退役运动员和国家级裁判。为满足大家的健身需求,社区居委会主动让出办公用房,将其改造成乒乓球文化馆。乒乓球文化馆自2013年建成以来,不但成了社区乃至周边居民的“乒乓聚集地”,也成了传播乒乓球文化的阵地。
颂德里社区成立了自己的乒协和俱乐部,常态化参与活动的爱好者多达百余人。乒协打造了名为“共建杯”的社区乒乓球擂台赛,“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冠军,年底选出总冠军”的赛制吸引了不少爱好者积极参与,有些外社区甚至外区的居民也远道而来参赛。社区乒协党支部书记杜蓥和介绍,希望借鉴目前火爆全国的“苏超”,也将我们的擂台赛打造成“颂超”。
与此同时,颂德里社区还打造“社区乒乓学堂”,每年暑期举办学生乒乓球夏令营,至今已举办12届,为200多位青少年提供免费培训,今年招募的20个孩子已经满员。乒乓球文化馆有一张珍贵的照片:乒协创始人之一、1931年出生的国家级乒乓球裁判史悠鼎与第一期夏令营小朋友们的合影。如今,史悠鼎已经去世,她的外孙女张溪考入了上海体育大学,专攻乒乓球项目,也会经常回来与社区球友、孩子们互动。
乒乓球文化馆入口处,展示着中国乒协原主席、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为文化馆的题词:我打乒乓,快乐健康。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