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专访】排球爱好者方浩瀚:只要天气好一周打七天 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爱体育- 爱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08-25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台山人,方浩瀚不仅是本土排球氛围的亲历者,更是“排球之乡”文化的传递者。他熟知台山排球场的分布变迁,清楚气排球与硬排的规则差异,更能道出“全国排球半台山”美誉背后的侨乡渊源与历史故事。从学校里普及的排球教学,到老年人场边的“资深点评”,从年轻人组队时的包容互助,到赛事中你追我赶的热闹场景,他的讲述里,藏着台山人对排球最纯粹的热爱与最鲜活的传承。
羊城晚报:现在球场上很热闹,像这样的打球场景是日常吗?每天都有人来打吗?
方浩瀚:每天都有,只要天气好、不下雨,每天人都这么多。大家都是打了一茬又一茬——比如这两个队打完,后面马上就有人组队接着打,所以这个球场能一直打到晚上11点。
羊城晚报:球场上的球友看起来都很熟络,你们互相都是好朋友吗?组队的时候会不会挑水平,水平差一点的人能参与进来吗?
方浩瀚:基本上都是熟面孔,谁的技术水平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组队的时候很自由,会主动搭配——水平好的带着水平差一点的组队,这样两边队伍的水平就比较均衡,打起来也激烈。不存在水平差就不让打的情况,只要想来打、愿意上,都能加入,特别自由,很容易就能组成一支排球队。
羊城晚报:除了这种日常随意组队的打球,你们有没有组织过比较系统的比赛?比如固定节日的赛事之类的。
方浩瀚:有啊!以前每逢五一节、国庆节或者春节,我们都会组织比赛,都是自由报名,报名费只要30块钱。奖金还不少,第一名能拿到1200到1300块左右,每往后一名差200块,以前最多的时候有八九支队伍参赛,特别热闹。而且组织比赛很容易,大家都愿意参与。
羊城晚报:您了解台山现在有多少个这样的排球场吗?像这个球场,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来这儿打?
方浩瀚:这个球场算比较中心的位置,旁边是公园,很多老年人本来就喜欢打排球,平时在公园散步,散完步就过来看看球、凑凑热闹,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好氛围。要是打得不好,旁边的老年人还会“批评”几句。很多爱表现的年轻人也喜欢来这儿打,想在大家面前好好发挥。除了这儿,台山各个方向都有排球场,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整体排球氛围特别好。
羊城晚报:听说台山人从小就开始打排球,是这样吗?您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排球的?
方浩瀚:一般小孩上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学排球了,我们“排球之乡”的美誉确实名不虚传。我自己是小学五年级开始打的,那时候每年春节镇里都会举行排球比赛,我五年级就代表村里的队伍打,从后排位置开始,一直打到现在。
羊城晚报:传说台山每几个人里就有一个打排球的,这个说法准确吗?为什么台山人这么喜欢打排球?
方浩瀚:是这样的!台山人喜欢排球,跟历史和侨乡文化有关系。排球是从美国传过来的,我们台山华侨多,很早就接触到了。后来周恩来总理来过台山,还赞誉我们“全国排球半台山”,这话传开之后,大家对排球的热情就更高了,慢慢形成了浓厚的氛围,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现在这样。
方浩瀚:有一班常一起打球的朋友去打气排球了,之前也叫过我,但我更喜欢打硬排,就没去。气排球和硬排差别还挺大的:首先气排球比较轻,出手的时间和打硬排完全不一样,我之前打过气排再回来打硬排,出手就慢了,球一来很容易飞掉;其次发球方式不一样;还有进攻范围,硬排哪个方位都能进攻,但气排球要在“三八线”以外才能进攻,规则上区别很明显。
方浩瀚:年纪大的人其实很活跃!他们会在旁边“评头论足”,打得好就喝彩、吆喝,打得不好就着急,会说“哎呀这个差劲”“这个球不是这样打的”,特别激动。这些老年人很多以前都是打排球的,年轻时天天打,现在年纪大了打不动了,就转成“资深观众”,看着年轻人打,也是一种参与。有两个阿姨还跟我说过,要是晚上没排球看,比如下雨打不了,她们连觉都睡不着,翻来覆去的,可见多喜欢!
方浩瀚:台山的学校基本都有排球场,也都有排球队。教育系统经常会举行中小学生排球比赛,所以每个学校都会组队参与,小孩从上学就有接触排球的机会,慢慢就喜欢上了。有时候还会有排球专业队的学生过来打球,水平很高,大家也爱看。
羊城晚报:您一个礼拜会来打几次球?观众的热情和互动,对你们打球有没有影响?
方浩瀚:只要天气好,一个星期能打7天,每天晚上都来。观众的热情太重要了!我们就喜欢观众多,这样打球才有激情,也能满足年轻人的表现欲。有时候我还会组织一些高水平的球员过来表演,让大家看得更过瘾,那时候人就更多了,气氛特别好。而且一年四季都能打,再冷的冬天也有人来,除非刮台风,室外打不了才会停。我对打排球特别热衷,一有空就往球场跑。像春节期间的“侨 VA”联赛,还有乡镇里办的排球赛,我都会组队参加,有时候还兼任球员和教练,跟大家一起打球,特别开心!